电话卡因“涉诈”被突然停机运营商却未采取更合理措施?电信客服回应

电话卡因“涉诈”被突然停机运营商却未采取更合理措施?电信客服回应

shell01 2025-08-15 装修心得 2 次浏览 0个评论

8月14日,江苏南京的陶先生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投诉称,8月初,他带孩子去贵州旅游时,发现备用的中国电信手机卡,因“号码长期未使用或使用异常”“涉诈异常”突然停机了。

他称,运营商客服告诉他,如果想恢复,需要线上或线下核验。

多方交涉后,中国电信将他的手机卡恢复正常。但他认为,电信方面在停机前,应通过拨打机主电话等方式事先告知。

记者注意到,此前曾有判例显示,根据相关规定,运营商对认定为高风险的电话卡,应先提醒用户在24小时内通过营业厅或线上方式进行实名核验,若用户未在规定期限内核验或未通过核验的,运营商才能暂停电话功能。

外出旅游时,手机卡因“涉诈”被停机

陶先生告诉记者,8月初,他带孩子去贵州旅游时,发现他备用的中国电信的手机号码停机了。而后他从运营商处得知,手机卡被电信认为是“涉诈异常电话卡”,因此被强制停机。

他提供的短信截图显示,“您的号码长期未使用或使用异常,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要求,为维护您的合法权益,防止号卡被他人盗用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将对本号码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陶先生收到的短信提醒 (受访者提供)

手机卡要恢复使用,中国电信给出两个途径:一是线上用身份证和人脸识别验证,二是拿着身份证去线下营业厅办理。

陶先生介绍,他身份证过期,近期正在办理新证,无法线上验证,更无法去营业厅办理。在他与客服多次交涉后,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致电称,给他发送短信,确认后报他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卡就可以恢复使用了。他称,按照中国电信的引导办理,他的手机卡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陶先生表示,虽然在停机前10分钟,他接到了来自中国电信的短信告知了手机卡可能“涉诈”,即将停机。但是他认为,短信发送仅10分钟后就停机了,机主可能都未留意到短信。

他理解运营商配合“反诈”工作,但也认为,电信方面可以通过拨打机主的电话等方式提前告知。而停机后恢复使用的办理途径,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时间和精力成本。

8月15日下午,澎湃新闻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中国电信人工客服。对方介绍,系统检测到号码有风险后,会对号码进行保护性停机。停机之前,会通过短信通知用户,可能会要求用户做身份核验,如果用户没有做则可能会停机。复机方式有两种,一是线上申请,提供身份证照片并人脸识别;二是携带身份证原件和手机卡去线下营业厅办理。

陶先生提供的和电信客服的录音显示,对方告诉她,发这条短信的时间“19点7分”,停机时间是“19点17分零5秒”。他称,在收到短信的10分钟后,他的这个电信手机卡停机了。

法院判例:应当先核验,核验不通过再停机

成都市青羊区法院在2023年公布的一个案例显示,2022年11月25日,刘某因异常拨打虚商号码,触发“(诈骗)拨打虚商跳转模型”,当日20:02:28,运营商大数据中心平台向刘某该号码发送关停预警短信称将于24小时内对其号码进行保护性停机。随即在20:03:38,刘某的号码因诈骗被关停。后刘某将运营商起诉至法院。

青羊法院认为,该情形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通知》第四条载明的高风险电话卡类型。但即使认为运营商采取的停机措施具有正当性基础,其在采取相关限制性措施时也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扩大限制措施的适用条件。根据前述文件的规定,运营商对认定为高风险的电话卡,应先提醒用户在24小时内通过营业厅或线上方式进行实名核验,若用户未在规定期限内核验或未通过核验的,运营商才能够暂停电话功能。

青羊法院认为,此案中,运营商提醒时间与关停时间仅仅间隔一分十秒,且未提交刘某在此期间向其申请核验且未成功的证据,故运营商的行为存在一定瑕疵。但因双方未约定违约金,刘某亦未提交证据证明其损失,同时鉴于刘某案涉手机号码已复机使用并由运营商向其补偿了部分话费,故青羊法院对刘某的诉讼请求未予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家装公司,本文标题:《电话卡因“涉诈”被突然停机运营商却未采取更合理措施?电信客服回应》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